4月22日,为丰富博士研究生的课余生活,加强博士研究生交流,伟德BETVlCTOR1946组织部分博士后和博士共10余人,前往黄埔古镇和黄埔青少年军校开展了一场重拾历史记忆、领略古港风貌以及体验生活的活动。学院研管办钟春生主任、余璐尧老师及部分研究生会干部也参加了活动。
上午9时许,一行人乘车前往黄埔古港。到达目的地后,同学们就被古港厚重的历史气息深深吸引。同学们边走边看,古代风格建筑鳞次栉比,古港特产琳琅满目,又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后,同学们了解到,黄埔村自宋代以后就长期在海外贸易中扮演重要角色,南宋时此地已是“海舶所集之地”。明清以后,黄埔村逐步发展成为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可以说黄埔古港见证了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纪念馆用传统和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一一再现了当年黄埔古港的缘起、发展和繁盛,同学们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当年的黄埔古港,近距离感受当年繁华的景象。
博士们参观黄埔古港和粤海第一关纪念馆
2017级国际贸易学博士唐姣美在参观完黄埔古港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一段小记:
暮春三月,草长莺飞。适逢周末,正好出游。
四海云墙临凤浦,五洲商旅汇神州。访黄埔古港,赏古港遗风,品古港美食。驻足古港码头,微风拂面如情人的手,水波流转似情人的眼,三三两两船只浮于水面,静谧悠然。岸上农家,鱼蟹果蔬,声声叫卖,不绝于耳,好不热闹。一静一动,闹中取静,竟是无比和谐。
于浮华人世、喧嚣红尘之中寻一方寸之地,行至水穷,坐看云起,铭记初心,可得始终!
黄埔古港参观结束后,大家来到了黄埔青少年军校。同学们分为2组,各组分工协作,利用现有的器材和食材,从生火到炒菜,自己准备午餐。老师们也加入准备午餐的行列,大家齐心协力,配合默契,做出了一桌丰盛可口的饭菜。
师生们围坐一席,尽情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用餐期间,老师们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对同学们的团结协作和努力付出做出了肯定:同学们不仅需要掌握知识技能,同时生活技能也是必须的。
午餐过后,师生们参观了海军黄埔军事博览中心和深井古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强大,深知今天美好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更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次活动通过体验式教育,加强了博士们对历史的认识,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在互动中也加强了博士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了集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必将对激发博士生活力进而增强学术能力和科研能力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希望能为博士后和博士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共同促进学院的发展。
此外学院将博士学术沙龙既作为开题前的硬性要求,更希望通过沙龙加强博士之间的交流和协作,自2016级博士研究生开创博士学术沙龙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李晓龙:
周日有幸参加学院组织的参观黄埔古港的活动,受益匪浅。非常感谢学校和学院组织这么有意义的活动,让自己在黄埔古港的千帆竞发的历史中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雄浑,进一步理解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的深刻内涵。也非常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讲解及交流,在参观和交流中,让自己在人民海军波澜壮阔的建设中理解“国之重器”的真谛,进一步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作为新时期的学子,一定要爱党爱国爱校,关注时局,努力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好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2017级劳动经济学博士孙曙涛:
这次活动我感觉既有趣又很有意义。博士的生活平时都比较单调,大家彼此之间的交流也不是特别充分。在黄埔古港,大家一边了解历史,一边交流,有说有笑其乐融融,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我们既感受到了古港浓厚的历史气息,也加深到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在生火做饭这个贴近生活现实的活动里,我们认识到学术生活和现实生活的差距,让我们认识到博士不仅需要沉迷于学术,还要学会生活,生活的能力,对于成为一名合格的博士来讲不可缺少。
2017级劳动经济学博士陈技伟:
此次活动,我们首先去参观了,环境幽静、舒适的黄埔古港。走进古港小市集,看着人来人往,各种蔬菜水果鱼肉特产琳琅满目,这个小小的市集里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让这个古朴的古港小村更具魅力,更显远离世嚣的宁静。随后,我们前往黄埔青少年军校。洗菜、切菜、生火、做饭等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做,大家都积极主动得承担任务,发挥自己的特长,相互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最后,我们吃着自己用最原始的方法烧出来的饭菜,我们品尝的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是大家在一起的幸福,让我们学会了珍惜,珍惜友谊,珍惜集体,珍惜眼前的一切。